
悉尼塔拉旺(Tallawong)地鐵站的三個停車場可容納1000輛汽車。但在周四早上6點40分,第一輛車停進來後,沒多久整個停車場就滿了。
P2停車場入口處的標志顯示有64個空閑車位。到早上6點47分,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20。到了早上7點,雖然寫著有五個空位,但停車場已經滿了,沮喪的司機們紛紛離開,開車去離車站最遠的下一個停車場,到早上7點13分,那裡也滿了。
近年來,居民一直對這個汽車聚集區的交通堵塞表示擔憂,但自從8月19日地鐵延伸到市中心後情況變得更糟了。
交通部門和城市設計師在塔拉旺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第一英里和最後一英里問題,如何讓通勤者從家門口到達地鐵等主要交通站點。幾十年來,汽車就是答案。但隨著數萬套住房落成以及2019年地鐵開通,乘坐地鐵的人數激增。矛盾的是,建的停車場越多,來的車越多,就需要更多的停車位來滿足需求。
Blacktown市長邦廷(Brad Bunting)表示,你可以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停車場,人們會來使用它們,最後還是滿的。
如果通勤者不能開車到地鐵站,他們還能怎麼去車站呢,最顯然的答案是公共汽車。
新州政府在上一次預算中承諾額外撥款2430萬元用於改善悉尼西部的公交服務,新州交通部門開始增加大西悉尼地區幾條公交路線的頻率和運營時間,並延長了一些路線,以服務於新的住房開發項目。
對於規劃者來說,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游戲,沒有足夠多的通勤者乘坐這些公交車,因為它們不頻繁,但如果沒有數據顯示需求增加,公交頻率就無法提高。
自行車和步行等主動交通方式也是選擇,但基礎設施缺乏。
佩雷拉是一名通勤者,自2020年以來一直住在馬斯登公園。佩雷拉說,那些建議當地人騎自行車去車站的人不是騎自行車的人。
他說,我是個騎自行車的人,地勢不平坦,所以,如果我騎在Schofields Road路的共享路徑上,我到達塔拉旺的時候就會大汗淋漓。但如果他們把所有的共享路徑連接起來,我可能會買一輛電動自行車。
當車站周圍的自行車和共享路徑結束時,騎自行車的人甚至行人都被迫走上道路,這裡的一些街道沒有人行道。
資料來源由澳洲新聞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