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的Gary Allen在Oak Park只住了約6個月,就萌生了搬家的念頭,而他的心之所向是Attwood。他尤其青睞Attwood壹處適合家庭居住的區域——Cambridge Gardens。

這裏靠近墨爾本機場,擁有大片寬敞地塊,且獨立屋極少掛牌出售。有此想法的不止他壹人。數據顯示,Attwood被評為墨爾本“最惜售區”,當地業主持有房產的中位年限達22.7年。
Cotality截至9月的12個月數據顯示,這壹數字是墨爾本整體房產中位持有年限(9.8年)的兩倍多。Allen多年來壹直對Attwood頗有好感,卻最終在更靠近市中心的Oak Park買了房。
“住了大概6個月,我們就很快意識到,其實還是想搬回Attwood,尤其是Cambridge Gardens。這裏不是那種‘過渡型’區,人們來這兒居住,純粹是因為真心想來……這裏的房子面積更大,地塊也更寬敞,非常適合家庭生活。”
約13年前,Allen和妻子在Attwood買下壹塊地,建造了壹座“理想之家”——四臥室布局,配備家庭影院和室內外休閑區。他們在這棟房子裏住了11年,如今正準備售出,搬去鄉村生活。
Allen喜歡這裏靠近機場的位置——因工作需求,他幾乎每周都要出差,路況好的時候,6分鐘就能抵達國內航站樓。此外,這裏緊鄰高速公路、商場、餐廳,周邊還有步行道。
”我們太愛這兒了,這裏安靜宜居,是絕佳的居住地。我們之所以搬走,只是因為想半退休,換個有樹有景的環境,並不會搬去墨爾本其他地方。”
Cotality澳洲研究主管Eliza Owen表示,墨爾本許多“惜售區”的自住比例都很高。“這些區域大多是家庭聚居區,幾十年前搬來的年輕家庭,如今仍選擇留在這裏。”
她指出,除了內北區的Prince’s Hill,多數“惜售區”都位於遠郊,且住宅中位價高於墨爾本整體水平。過去這些區域的房價相對親民,但隨著業主長期持有房產,市場供應愈發緊張。

Owen提到,這些“惜售區”過去5年的平均資本增值約為25%,高於墨爾本整體的17.5%。“可能是這些區‘惜售’的特點,讓買家多了幾分緊迫感,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些區域的宜居吸引力。”
20年間,這些長期被持有房產的區,住宅中位價有的翻了壹倍多,部分區域甚至翻了兩倍多。Owen表示,若這些熱門區域能增加中密度住宅供應,當業主準備換小房時,或許能讓他們留在熟悉且喜愛的社區,住進更適配當下需求的房子。

在墨爾本另壹處,Watsonia North是“第二惜售區”,房產中位持有年限達22.6年。中介Luke Coventry表示,受聯邦政府“5%首付計劃”擴容影響,原本價值約85萬澳元的房產,如今吸引的報價已接近95萬澳元。
他指出,關註該區域的買家多為首次購房者——他們因預算限制無法在Macleod和Watsonia購房,轉而選擇這裏:既保留了價格優勢,又靠近環路、Watsonia的商場和火車站。
“很多早年在此購房的居民,如今已陸續進入換房階段,”同時,年輕壹代也在不斷湧入,他們翻新房屋、提升居住品質。”
資料由澳洲1688新聞所提供